由于职业康复及就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宁德市14岁以上的孤独症青少年等心智障碍群体离开义务教育体系之后,在就业和融入社会方面存在重大困难,大部分孩子只能被困在家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为此,宁德市残联助残志愿服务队针对该群体的康复资源不足,家庭缺乏专业康复知识和技能等问题发起该项目,旨在依托“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全员联动”的志愿服务模式,促进宁德市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融入社会,提升生活质量。该项目链接了国内心智障碍领域的相关专家以“教育-康复-职训”方式提升心智障碍者职业转衔能力,通过开展近150场次的专项培训,帮助35位心智障碍青年有效提升了自主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组织各种职业实践、体验活动来提升心智障碍青少年的职业意识。此外,在党建引领和专家督导之下,也逐步引导志愿者形成了项目化运作的理念,其中4人通过社工考试,2人通过心智障碍领域专项认证培训,在心智障碍群体的帮扶领域形成了宁德特色的志愿帮扶新模式。
“梦想超人”少儿阅读志愿服务项目是福安市图书馆针对乡村儿童策划并定期举办的公益性项目。该项目积极探索创新各种寓教于乐的个性化服务,采用读、玩、观、听、讲、做、写、展有机结合的方式,将阅读书本、描绘自然、感悟文化、地方特色等紧密结合,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引领了乡村阅读新风尚。通过每月满足群众的阅读小心愿、邀请专业导师采用多种方式为乡村儿童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搭建留守儿童心灵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们从书中了解到梦想的重要性,明晰未来的方向,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截至目前,已将阅读活动送进乡村小学、复兴少年宫等地共140多场次,收集阅读心愿单5000多份,指导1300多名学生迈出“梦想实现”的脚步,借助阅读触及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在阅读指导的影响下,拥有会发光的童年。
宁德市心智障碍青少年面临着校园生活融入困难、运动和自主生活能力不够、家庭生活环境压抑的难题,为此,宁德师范学院“熠星”志愿服务队发起本项目,通过动员在校大学生利用专业所长和时间充裕的优势,以“专业特色+专家指导+常态陪护+家庭互助”的模式,开设特奥体能训练、自主生活课程、普校融合多元化课堂,为满足其提升体质和社交互动能力,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需求,带给他们多彩的生活。同时,该组织邀请宁德师范学院校内心理咨询老师进行指导与督导,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骨干志愿者进行培训赋能,进一步探索孤独症,提升志愿服务实操能力和专业水平。目前已初步建立以大学生群体为支撑的志愿服务体系,稳步推进针对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的各项课程,在日常公益课程的基础上还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制作适应性心智障碍青少年居家运动家庭指导课程包,涵盖走、跑、跳三方面的15次课教学指导。
在宁德市,许多中小学生曾感到科技遥不可及,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物。为了缩小这一距离,童行未来科创队自2023年起,启动了“科趣探索”——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普及志愿服务项目。 志愿者们通过组织科创游园会、科创研学营、科创社团和科创公益课堂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科技的魅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并实践3D打印技术,将他们的创意从想象变为现实;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感受科技的力量;操作无人机,让飞行触手可及。截至目前 ,童行未来科创队已经举办40多场科普活动,吸引超过4000名学生参与。通过这一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开始意识到,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而可以融入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她脊梁”——慈光妈妈困境母亲创业增收志愿服务项目,旨在为因夫妻离异、丈夫过世或失去劳动力等原因,成为家庭主要精神支柱与经济来源的女性提供全方位支持。该项目由福安市慈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通过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关爱帮扶、心理疏导及发放励志金等措施,助力“慈光妈妈”走出生活困境。自启动以来,项目已组织多次公益电商直播培训、助农电商直播实践、心理疏导等活动,不仅提升了“慈光妈妈”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精神情况,还帮助她们掌握新媒体电商直播技术,实现积极创收。截至目前,项目成效显著,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得到完善,对未来充满信心,成为勤劳自强、坚韧刚毅的新时代女性。该项目荣获福建省第四届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最美项目、2024年福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金奖等,展现了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孝德文化,倡导孝老爱亲的社会风尚,在柘荣这座有着“孝德文化之乡”以及“中国长寿之乡”美名的小城,柘荣县友爱志工联合会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服务信条,于2014年开始实施“一元公益”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以失能、空巢、独居老人为重点帮扶对象,提供一元吃面、一元理发、一元修车、一元拍照等志愿服务,老人们仅需象征性支付一元钱,便可享受周到的服务,既照顾了老人的自尊心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截至目前,累计服务60岁以上老人超8000人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先后获评2023年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2024年第六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一等奖,获得全县上下一致好评。
本项目是福安爱故乡书院联合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等各方力量,针对在村及其周边城镇村庄的青少年儿童、妇女和老人,提供休闲交流,文化宣传和学习教育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并定期举办的公益性项目。该项目积极探索培育志愿者队伍,打造“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目前拥有文化教育师资志愿者团、爱故乡小志愿者团、爱故乡巾帼志愿者团、在地乡建志愿者团这个四支队伍。在书院环境创设过程中,注重营造乡土文化氛围,通过多维设置活动课程,立体推进乡土教育的实施,目前已开办“故乡课堂”800多期、“父母课堂”120多期、夏令营,冬令营,乡土研学,移动的村庄等60多期,累计服务青少年儿童、妇女、老人等7万余人次。
后山夜校成立于1987年,是宁德师专团委为改变后山村没有一个高中生、文盲较多的状况而成立的一所支教学校,现在已经成为集课业辅导、兴趣培训、人文教育于一体的蕉城特色教学基地。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及周末,宁德师院的学生都会轮流为周边的中小学生进行义务授课和作业辅导。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同志到师专作形势政策报告,特别表扬了后山夜校。37年来,夜校始终牢记习的殷切嘱托,以“教书育人,锻炼自我”为办学宗旨,坚守义务教育扶贫初心。截至2024年9月,到夜校实践的大学生有1517人,后山夜校先后共培训学员约35000人次,授课时数达到12293多课时,其中线
蕉城区金溪社区管理纯保障性住房。非流动人口16860人,精神分裂患者占比高,他们深陷“三不”困境:出不了门、离不了人、就不了业的困境,为此,宁爱行动——“异类天才”院后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社区通过打造“1+5+N”志愿服务队伍,用5年时间,389名志愿者服务时长超过86080小时,建立健康档案26份;爱心采购送餐32500次;上门服务1500次;开展“五个一”文化活动288次,帮助患者回归自我、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让“异类天才”向阳而生,融入社会,重拾信心。
福鼎美味,最抚弱者心,2016年,福鼎市餐饮烹饪与服务行业协会响应福建省商务厅号召开展“为爱做道菜”爱心公益活动。在8年中,爱心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对象持续不断的增加,爱心方式不断丰富。从早期为孤寡老人做一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菜肴,到现在为环卫工人、特殊时期的医护人员、乡村老人、特教校师生、驻鼎部队的战士做一桌菜,传授福鼎美食制作技艺、为农产品销售牵桥搭线,为村民寻找工作岗位等。目前,“为爱做道菜”暖心志愿服务项目已开展各类爱心活动30多场,组织协会600多人次参与活动,为6000多名提供帮助,推动了福鼎美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柘荣县城郊乡靴岭尾村原本是个产业无特色、乡村脏乱差的传统农业山村。2018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该村立足村情,经过反复探索,深入挖掘本村400多年的剪纸民间传统文化底蕴,致力打造“中国剪纸第一村”,创新性地启动了“指尖上的舞者”剪纸艺术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围绕“党的政策我宣讲、剪纸技艺我来传、文明新风我带头、村庄发展我助力”四大板块,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目前,该项目已组织培训近200场,累计受众8000人,带动80余户群众掌握剪纸技艺,20余名村民通过剪纸实现创收,让文化遗产转变为村民的“钱袋子”。同时,志愿者们无偿教授剪纸,以沉浸式互动体验吸引游客,以公益服务带动了剪纸研学产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助力靴岭尾村委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志愿力量。
“心星相印”天使儿童口琴教育工程是蕉城区石后乡竹洋口琴基地发起的一项志愿服务公益项目,项目通过口琴音乐为孤独症孩子疗愈心灵、开启心扉。项目从2021年开始实施,在蕉城区特教校开设口琴学习班,协助学校老师一起教授这群特殊的孩子。通过口琴的学习,他们开始能够安静下来倾听音乐、认真练习,伴着琴声,他们心灵逐渐打开,孩子们勇敢、自信地登上舞台,展示自我,他们沉浸在自己的音乐里,感受艺术感受美。在蕉城区特教校的基础上,我们还联系了宁德市蓝丝带助残帮扶中心、杭州杨绫子特教学校等机构,口琴公益班也正在组建,希望小小口琴能给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带来新的希望。
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是闽东知名的纯畲族聚居村,同时蕉城区是全国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由于畲族只有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大部分老人只会听得懂畲语,现如今大部分年轻人不太会讲畲语听畲话,为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畲族文化的知名度,对于畲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不仅意义重大,而且任务艰巨和十分急迫。同时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习倡导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优良作风,八都镇猴盾村积极打造猴盾“山哈新声”宣讲志愿服务项目,项目以文艺展演、畲歌畲语理论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借助畲歌畲舞等“绝活”方式,截至目前,队伍参与志愿服务展演300余场,受益群众6万余人,激发广大群众对畲族文化的热爱,也进一步让更多人认识非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8月,福鼎市慈善总会互助养老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探索以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方式解决养老助餐问题,“幸福食光”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项目孕育而生,项目组建370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主要由退休老人、爱心企业组成。自项目建设以来,参与捐款捐物爱心企业12家、爱心群众1000余人次,累计6万元,食堂每日用餐人数近百人,累计为450余位老人提供49000余人次用餐服务,其中送餐上门达14976人次。“幸福食光”为老助餐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各界人士、领导的关注及爱心人士的捐赠,各界爱心人士自发参与志愿服务与捐赠米面粮油,形成全社会尊老爱老浓厚氛围。
据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失独家庭总数已超过100万,福鼎市“温暖相伴·携手同行”无籽西瓜志愿服务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为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提供心理、养老、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失独家庭心灵重启,敞开心扉,拓展交流空间,缓解心理创伤,重新融入社会。自项目开展以来,84人中有61人走出了房间,认识新的朋友,重新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共有7人掌握自主就医方法,从受助角色到实现自助,共有8人从受助者角色转变为志愿者角色,成为本志愿服务队骨干成员,入户为其他还不能走出困难的失独家庭开展帮扶工作,同时还为社会上其他开展公益服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生活、学习、心理和情感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开展了“关爱留守筑未来”关爱外出务工人员子女项目, 通过调查,福安市超过10万外出务工人员,留下了约15%的留守儿童在故乡守望。该项目团队深入福安市18个乡镇160个自然村,探访了335个外出务工家庭,为355名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关爱等服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社会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问题的关注度,营造全社会关爱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氛围。
霞浦县是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近年来,养殖业、旅游业蓬勃发展,但传统养殖业、旅游业用能方式落后,效益低、排放高,与“双碳”目标背道而驰;同时,因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缺乏安全用电意识和能力导致的电气火灾隐患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以来,国网霞浦县供电公司通过“电靓心灯”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行业特长,围绕电力科普宣传与低碳绿电推广,开展绿色骑行低碳游、全电民宿宣传推广、渔排义务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8000小时,开展相关志愿服务百余次,义务为民宿、渔排等开展用电隐患排查60余次,切实提升群众安全用电意识,有效防范电气火灾隐患,同时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助推滨海养殖、旅游企业降本增效,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穆阳镇是位于福安市西部的传统中心城镇,一直是周边地区的经济与文化枢纽。然而,镇域内的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却常常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难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成长机会。另外,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这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面对“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的棘手问题,穆阳镇于2022年推出了“幸福穆阳娃”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依托乡村学校教师志愿者为核心力量,吸纳退休教师、返乡高校大学生等作为兼职志愿者,常态化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215余场,惠及青少年20000余人次,极大地填补了西部孩子在文化、美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资源空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广阔舞台。
古田县黄田镇金翼村位于闽江中游东北岸、202省道旁,距合福高铁古田北站2公里,到古田城关京台高速互通口20公里,全村约有老人160人。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农村老年人在精神文化层面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现代家庭结构变化、老年文体服务滞后等原因导致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精神慰藉。2016年来,金翼村通过“乐龄学堂——‘翼’起把歌唱”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识字识谱、智能手机使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课程,同时还让老年人从“被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积极主动参加理论宣讲、文明乡风等志愿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精神文化层面的迫切需求,为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新模式提供了“金翼”经验。
曳石又称“太平石”,每年八月十五中秋夜,霞浦县许多村庄都会开展“曳石”活动,以此纪念戚继光抗倭胜利并祈求平安。早年“曳石”活动在霞浦沿海乡镇十分盛行,近几年其它地方基本绝迹,唯独霞浦县沙江镇的“曳石”活动从未间断。2007年,“沙江曳石”民俗文化被列入第一批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沙江曳石”民俗文化,沙江镇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致力于开展以青少年为出发点的“曳石”文化传承和保护活动,还结合“四点半学校”在校园内开展“曳石”运动训练。截至目前,该项目团队通过举办“曳石”运动会、“曳石”文化宣讲、“曳石”训练体验等5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弘扬强身健体精神和传承“曳石”文化。
“福建省戍台将士墓群”位于福鼎市太姥山镇竹下村,2013年被核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多年来每年有许多单位、院校、党员群众到基地参观学习,为了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和魅力,福鼎市太姥山镇虎头岗义冢爱国教育文化宣传队因此成立,队伍致力于深入挖掘虎头岗义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等资源,通过对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秦屿烽火营的生动、深入的讲解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讲述太姥山镇英雄们保家卫国的情怀以及闽台两岸血气同根、法缘同体的史实,让更多的人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为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项目引入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理念,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和增权理论,进一步整合公检法等部门资源,利用陪护式驻校志愿者模式,探索“部门+学校+志愿者组织”的新模式,创新志愿者介入学生欺凌等问题的有效路径。 该项目围绕三级预防服务模块的打造,全面推开预防校园欺凌服务,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督导、个案及小组等活动,包括对普通学生普及性的预防欺凌教育、对潜在或高危人群的摸排与干预、对欺凌事件的及时干预等校园欺凌三级预防干预,以提升目标学校的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识别意识和能力,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并培养师生守护团队,增加校园预防校园欺凌内生力量,以减少现有的校园欺凌,防止产生新的欺凌问题。
寿山村是寿山乡政府所在地,是中国传统村落,虽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独特,但是主导产业不明显,大量劳动力外出,常住人口仅300多人,大部分是老人、孩子。在乡村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还指手画脚”等现象,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资源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寿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开展“我们一起吧!”志愿服务项目,搭建起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成立了由干部群众组成的“尽心志愿服务队”,由干部带领群众一起干。该项目从2021年7月开始实施,服务时长超过3000个小时,服务村民超过3630人次,服务群众满意度接近100%,形成了干群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鉴,以强带弱的局面,群众的凝聚力、精气神不断增强,文明乡风得以熏陶染化。
本项目在运营初期,组织志愿者对福安市460户贫困家庭进行走访摸底,发现以下三种类型占了整个贫困家庭总量的83%,第一类:一直以来靠政府救济生活的对象,他们养成了惰性,不想干。第二类:病灾户或残障家庭,他们没有劳动力,不能干。第三类是:祖辈下来只知道种田的本分农,没有任何的想法,不敢干。 该项目根据实际探索提出“1243”创业扶贫工作机制[即:实现共同脱贫致富“1个目标”,推行就业扶贫和创业扶贫“2种模式”,打造智力(培训)扶贫、项目扶贫、技术扶贫、营销扶贫“4支队伍”,提供项目和物资帮助、开展技术和种苗支持、无偿赞助和贫困户入股“3套方案”],形成“互联网+乡村众创+精准扶贫”的创业扶贫新模式。目前,帮扶项目覆盖福安9个乡镇,2023年户均增收3.7万多元。
青少年在缺乏正确的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情况下,易导致对性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该项目的创新性在于其综合性和互动性,与同类项目相比,它更注重内容的全面性,不仅涵盖性生理知识,还深入探讨性心理、性道德和性保护等方面,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此外,该项目强调互动性,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性教育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 志愿讲师通过“学校+社区”“城市+乡村”“线上+线下”等形式普及性教育知识,近三年帮助约3000名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古田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普遍“无人问津”,在享受教育、亲情陪伴、安全保障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古田县第三小学作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现有学生996人(留守儿童26人),他们的教育成长不仅关乎个人未来,更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2003年以来,国网古田县供电公司启动“光明筑梦·共绘未来”农民工子女关爱护航志愿服务项目,公司志愿者们通过“五个一”工程,精准匹配农民工子女学业、心理、安全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义务提供功课辅导、亲情陪伴、兴趣培养、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等服务。自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6000小时,捐资助学超10万元。农民工子女在健康茁壮成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近300人考上本科院校,近40人考上“双一流”院校。
华建社区为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目标,积极探索“政府搭台、社区承办、企业互助、个人自愿、免费供应、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开启社区养老服务新篇章。通过模式创新开启“互动性、公益性、人性化”孝老食堂2.0模式,让社区老人的幸福感从“舌尖”持续弥漫在“心间”。一是活动机制常态化,打造专属“社交圈”。为了更好提高银发老人的精神陪伴,华建社区利用孝老食堂这一场所,将老年人聚到一起,创造老人互动、交友的机会。二是免费饭菜不断供,构建暖心“公益圈”。华建社区探寻让老年人低价高质用餐的途径,将孝老食堂改造成以“茹素”主题为老年人免费提供餐食的公益餐厅,更有“银龄”“老宝贝”主动到食堂当起志愿者,实现“以老助老”。三是人性设施多元化,筑牢宜老“生活圈”。孝老食堂还增设了“养生区”、“文体区”。孝老食堂不只是老年人的用餐场所,还成了老年生活的延伸。华建社区将继续根植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社区养老助老的新模式,营造好尊老敬老的文明新风,让“小食堂”服务“大民生”。
“巾帼携手绽芳华·逐梦前行助发展”志愿服务项目是依托西浦村3A级景区和西浦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2021年2月启动,主要由留守妇女和外地媳妇组成的西浦姐妹团,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儿童突发情况急救”公益讲座、“诵读国学经典,承脉状元文化”公益诵读等多类社会公益活动;姐妹团多次参加讲解技能培训、礼仪培训,全员考取了寿宁县级讲解员证,在“五一”“国庆”等旅游高峰期,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服务;同时,还积极参与美丽乡村、清洁人居环境、姐妹护河公益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提升乡村宜居水平等丰富多样志愿服务活动,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讲解团的成立,对外提高了西浦村旅游服务能力,形成相对规范、专业的讲解队伍;对内撬动了农村女性力量,给了妇女发挥和展示的空间与平台,真正实现了“妇女半边天”。截至目前,姐妹讲解团已有成员32人,累计志愿者服务时长900多小时,服务群众游客上万人次。
秉持着用心服务、用爱沟通—“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柘荣县微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们将服务对象当成自己的亲人,将温暖送至特殊群体心中,丰富老人精神生活,让热情、关爱、微笑、温暖与老人同在。以社工机构为主,在助老专业化队伍的基础,联动多方志愿资源,为辖区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融合“孝老食堂+社工+居家养老”组建长者护“胃”队:通过特殊节日时间节点,围绕柘荣特色美食,开展系列的老年人美食课堂,比如:教老人们制作柘荣土豆丸、富溪扁肉、肉丸、泥鳅面等,守护老人的胃,温暖老人的心,让老人们享受美好“食”光。让兜底对象、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节日中不再孤单,用柘荣特色美食,用美食小课堂,来召集他们走出家门,走出老年孤寂感。长者护‘胃’队成立时间虽短,但是为老人提供上门助餐217次,开展美食小课堂21次,协助1家孝老食堂落地运营,服务老人1134人次;成立这支“社工长者护‘胃’队”,建立以社工、志愿者、助老员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老人准备健康的饮食;开展“孝老助餐公益服务”:孝老助餐服务不仅提供餐食,同时结合文体娱乐等活动,为服务对象带去心理上的慰藉,减少孤独感,增强生活幸福感;营造“老年人友好社区氛围”:动员养老机构、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孝老敬老服务活动,营造社区关爱、关心老年人的友好氛围。
国家提出“健康中国2030战略”、颁布《国民营养计划》纲要,《国家优质乳工程》项目连续3年被列为其中重点工作执行。我们发起了《国民营养计划》社区公益宣讲员项目,通过面向社会大众以公益大讲堂的形式,宣讲科学膳食知识、优质乳知识;以自愿报名的原则,招募公益宣讲员,经过培训学习和考核,获得由福建省奶业协会认证的公益宣讲员聘书及工作证,并希望通过公益宣讲员们,将知识的科普宣传带进千家万户。 该项目从2022年10月执行至今,已开展13期,成员有宁德市老体协成员,市老干部活动站成员,市有氧操舞协会成员,蕉北街道各社区招募的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等,经过学习,取得证书及聘书的学员有520名。
鼎汇爱关爱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项目于2018年成立并组织实施,以“问题孩子根源是问题家长”为突破口,引导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立德树人。线下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面对面释疑解惑、“一帮一”结对帮扶困境儿童等活动共813场,参与志愿者达5000多人次,近10万人次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学习活动;线上发布家教视频和精品文章364篇,辐射福鼎城乡,家长群众线上受益不计其数。项目先后获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第六届“善行八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银奖;2022年曾被福建省电视台新闻栏目5分钟专题报道,2024年被评为“2023年度家庭教育公益单位”。
金斗洋畲族拳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福安畲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为进一步弘扬传承畲族拳,金斗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现有的7名非遗传承人为支撑(省级1人、宁德市级3人、福安市级3人),积极与福安各民族中小学结对,设立畲族武术兴趣班,举办“福安市金斗洋畲族拳进校园”活动,开展校本课并编排了畲族拳操,系统梳理畲族传统武术的历史来源、招式套路,并在畲家拳对练中融入体育、舞蹈等元素,进一步优化武术动作,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为畲家拳培养更多的校园“粉丝”,也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交融互通。近年来累计开展“畲族拳进校园活动”场次80余场,接待以畲族文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10余支,服务幼儿园、中小学生1800余人、在校大学生300余人。
目前农村很多家庭存在结构性缺陷,这些家庭的孩子普遍缺乏父母的陪伴、关爱、沟通和教育,从而产生自卑压抑等心理障碍,致使学习成绩差,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等问题。 2023年以来,寿宁县壹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壹心公益学堂”志愿项目,旨在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学习困难(双重困难)的学生。 该项目由壹心社工及志愿者成员30多人组成,旨在为“双困生”提供课业辅导、心理支持、家庭成长等服务。二年来共举办了三期辅导培训,受益学生达100多人,切实解决了部分“双困生”及其家庭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 壹心公益学堂将坚持“一切为了学困儿童”的宗旨,进一步完善我县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做出社会组织应有的努力。
海岛乡由西洋岛、浮鹰岛、四礵列岛等161个岛屿组成。近些年随着小众海岛旅游持续火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受海岛原生态岛屿奇崛风光、优美生态所吸引,自发组团上岛游览,逐渐演变为“热门旅游打卡地”,但无人岛缺乏环境保护管理,游客浏览丢弃的垃圾及各种海漂垃圾导致无人岛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012年以来,海岛乡以霞浦县无人岛屿环境保护志愿者服务协会为载体,专注从事本岛及周边无人岛屿生态环境保护宣传,通过无人岛环境卫生志愿服务行动将人为垃圾、海漂垃圾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协会成立至今共发放宣传材料一万余份,前往四礵列岛等岛屿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累计1000多人次,有效缓解了无人岛屿环境压力。
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幼儿园、中小学的低龄儿童,因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而发生触电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现状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低龄学生用电安全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20年以来,国网福安市供电公司启动“汇聚微光·‘电’亮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深入教委、中小学及幼儿园调研,精准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对用电安全和电力科普知识的需求,开发“一年龄段一课程”,通过“统一队伍、材、案、统一培训”的标准化模式,与福安辖区8所学校合作,围绕用电安全、电力科普、低碳环保等主题,广泛开展电力爱心课堂志愿服务。累计惠及师生超1000名,大幅提升学生用电安全系数,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安全用电与科技创新的火种。
“老吾老 幼吾幼”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宁德市周宁县中兴社区辖区内的老年人和儿童关爱问题,提供了一系列贴心服务。因越来越多老年人面临独居、子女疏于照顾,儿童缺少关爱,生活需求难以满足。本项目通过组织专业团队,针对性开展活动,为老人和儿童提供生活物资采购、健康关怀和教育辅导等服务。今年以来,该项目团队组织30场关爱老人活动,覆盖超过1000余位老人,组织34场成长教育活动,覆盖超过535名孩子,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00小时,为中兴社区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了便利,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关爱活动,增强了儿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了基层治理创新,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党乡地处闽浙两省三县交界,1988年建乡,辖10个行政村,总户数2042多户,总人口7014多人。下党乡依托乌金陶非遗制作传承、初心茶楼、鸾峰桥、“滴水穿石”主题公园等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活动点,和碑坑山村、下屏峰村、西山村三个“下党故事”现场宣讲实践点。将农家院落、文化长廊、村口廊桥作为一线座谈、实践场所,切实推进“党群连心”党性教育入脑入心,不断扩充“学习小镇”服务承载力。组建“三进下党”草根宣讲志愿服务队、“下党媳妇”巾帼志愿服务队、“有事找道杰”志愿服务队等队伍,把“三进下党”宣讲搬进校园、田头、院落,辐射群众5万余人次。结合习重要回信精神五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和“‘三进下党’35周年”研讨会的重要契机,深入挖掘下党乡发展历程中的感人故事,编制快板说唱、录制小视频等方式,使“三进下党”宣讲“冒热气”“沾地气”深入群众心间。
古田县城东街道文兴社区大部分是1958年库区搬迁形成的老旧移民社区,一般为土木结构的连体大栋房屋,因此在消防安全、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为破解连体大栋房屋的治理难题,文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小巷管家”基层治理新模式,招募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熟悉片区情况、有时间和能力参与社会治理的党员和居民担任“小巷管家”,通过践行 “邻里盼、邻里商、邻里笑、邻里帮”四邻工作法,基本实现 “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的社区治理新模式。2022年6月以来,“小巷管家”累计开展巡访超600小时,累计现场解决问题500多个,上报社区解决问题300多个,联合协商解决问题200多个,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
万达志愿服务广场位于宁德市城区中心,万达社区辖区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人口约2.3万人,有近1500家的商户企业,是市区商贸中心繁华地段,每天的客流量超过7万人,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城市商圈。万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辖区特色通过打造万达志愿服务广场,凝聚宁德市鸿爱巾帼志愿者服务总队、章芳孝调解志愿服务队、宁德技术学院心馨社会工作服务队、宁德心桥鸿爱社会工作服务队、宁德互仁社会工作服务队、星光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培训,努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夯实工作基础,以满足志愿服务广场各类服务需求。万达志愿服务广场自2020年2月正式授牌启动至今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720多场次,受益群众3万多人。
“霞小宣”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由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企业骨干、农技专家、法律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媒体记者等各个行业人才组成。针对基层群众听不懂、不爱听等问题,“霞小宣”破旧立新,立行立改,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从理论政策宣讲的方式、内容、地点、管理等方面着手,制定标准化服务“菜单”。“霞小宣”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注重创新创意,灵活运用评书、快板、“三句半”、闽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以及横幅、宣传册、易拉宝、短视频、村村响等展示载体进行宣传宣讲,增强宣传宣讲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霞小宣”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从建立以来累计开展线多万人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激发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金溪社区针对物业不作为,社区老人多,残疾人多的情况,创新打造“三共三邻”工作机制,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该项目主要内容:一是组织共筑,织密“近邻网”,为解决孤寡老人吃饭难问题,成立“好厝边”孝老食堂,为30余名老年人提供温馨港湾。二是服务共塑,促进“近邻情”,“好厝边”服务站不仅解决小区的问题,还采取“党建+公益”模式,开展“邻里公益课堂”600余场,惠及2.8万多人次。三是难题共答,落实“近邻帮”,在“好厝边五方联席”机制下,小区物业更换、创城工作和楼道治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三共三邻”工作机制让金溪社区在党建、服务、治理以及邻里关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的人情味愈发浓厚,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是一座鲤鱼文化渊源浓厚的村庄,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当时周宁上海商帮的兴起,大家只想着走出山门,对民间传统文化无心传承。800多年的鲤鱼文化渐渐沉寂,难显其独特光芒,为此,2016年1月,村民郑新鸿集聚了一批乡贤和奉献者,自发组织成立了鲤鱼溪民俗保护志愿者协会,意在充分挖掘鲤鱼溪文化底蕴,也为传承和保护鲤鱼文化。协会主要以“保护鲤鱼溪传统村落、挖掘鲤鱼民俗文化”为宗旨,目前,该项目成员有45名,已常态化开展鱼祭礼俗、护鱼武术、板凳龙鱼灯等传统民俗文化展演和小导游志愿者环保宣讲共计280场,不断创新宣传形式载体,将民俗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赋予民俗文化传承新内涵,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努力营造全民传承民俗文化的新氛围。
东源村是蕉城区虎贝镇的偏远山村。2016年以来,在虎贝镇党委、政府和蕉城区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下,东源村群众、志愿服务队和老战士后代共同着手对百丈岩战斗和东源村革命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百丈英风纪念亭园区、百丈岩战斗展陈馆为“主战场”,为主题党日、研学等提供现场解说。内容包括:百丈岩战斗全过程、“百丈岩战斗示意图”、红军九壮士跳崖点、人物回忆、采访手记,以及战士跳崖前砸烂的部件、五老证明等珍贵革命文物。声情并茂地再现了百丈岩战斗的激烈场面和九壮士英勇跳崖牺牲的全过程。年平均接待来访者约5000人次,累计服务4万余人,有效发挥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体现了闽东革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百丈英风”。
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乃全国五大畲族文化村之一。近年来,半月里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深度挖掘畲族文化内涵,打造省级家风家训馆,成功创建国家级 3A 景区,村民自发收集组建畲族民间博物馆,悉心保护民俗文物。因独特的畲族魅力,频受央视、省台青睐,民俗活动不断,文化名片耀眼,积极培育畲族文化讲解员与传承人,成立民俗文化公司,将文化化为生产力,茶园、果园与土菜馆蒸蒸日上,经济文化双赢。以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徐来,半月里村畲族文化于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典范,引得各方瞩目赞叹。
新时代文明实践旨在培养公益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及提升实践能力,为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公益慈善组织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角色。然而,许多初创组织运营能力有待提升,常走弯路。 自2021年起,益本社工推出“领头雁”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才培育计划,凭借自身实践经验,助力多家在地公益慈善组织成长。通过走访调研、严格筛选、指导陪伴及成效评估,解决组织运营中的成长难题。同时,整合基金会资源、引入高校教师及跨专业人才,提升组织运营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其规范运作。 此举旨在培育“有爱有力”的本地公益人才,共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践行“造福一方”的公益目的。
平溪镇位于寿宁县西南部,下辖1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2万人,常住人口1.1万人。面对辖区范围广、群众需求多的情况,平溪镇创新推行“345”网格工作法,把好“三关”,当好“四员”,建好“五制”,充分的发挥志愿者“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务工作助理员、尽职奉献服务员”作用,深入群众一线,主动上门服务、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多样化需求,实现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平溪镇 活跃志愿者数均在100名以上,日均上线%以上,每月代办村级事务300条以上。经过努力, 平溪镇 荣获2023年下半年群众安全感率排名全市第二、全县第一,平安建设考评全县第一,获评2023年度市无讼乡镇。
上一篇:北京历年最低工资标准(持续更新)
下一篇:一a一ae式的词语高清完整版
扫一扫,加微信
版权所有 © 爱游戏app官网在线登录入口-爱游戏注册网址(www.weishangbeibei.com)
备案号:沪ICP备05031232号-66
技术支持: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