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4月29日上午,浙江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杭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就《条例》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做了详细地理解阅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条例》宣传、贯彻等情况等作了介绍。
《条例》于2019年10月29日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1月29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八章四十五条,是该市第一部专门规范电梯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针对因电梯选型配置不合理、建筑结构设计不合格、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电梯交付使用后故障频出的问题,《条例》明确规定,设置电梯的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其工程设计、通信装置、供电电源以及安全设施应当符合建设工程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满足救援、消防、无障碍通行等需要。电梯选型、配置应当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车站、轨道交通站、行人过街设施、机场、客运码头等公众聚集场所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当选用符合规定标准的公共交通型电梯。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建设项目设置电梯的,在采购或者招标的过程中,应当将电梯故障率、售后服务、信用状况等纳入评定内容。
为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条例》结合该市实际,对怎么样确定电梯使用单位予以细化明确:一是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新建项目安装的电梯未移交业主的,则建筑设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二是房屋出租、出借时,明确约定使用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的,使用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的,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三是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电梯的,受托人为电梯使用单位。此外,对于居住小区等多位业主共同所有的电梯,《条例》区分业主是否委托别人管理,对电梯安全责任主体进行了规定。
电梯维护保养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环节。为减少电梯困人故障和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条例》对电梯维护保养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包括:一是建立维护保养单位主要信息告知制度,便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基本情况;二是规定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应当优先委托电梯生产单位进行维护保养;三是建立维护保养信息公示制度,通过公开透明督促维护保养工作到位;四是明确电梯维护保养规范和电梯安全性能要求,坚持结果导向,强调维护保养工作的重点是以提高维护保养质量为目标,防范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风险。
《条例》重视发挥先进的技术的作用,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一是建立电梯安全大数据监管的制度基础,规定:“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电梯安全信息化系统,采集、统计、分析电梯故障等有关数据,开展电梯全生命周期大数据风险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是促进和推广智慧电梯系统的使用,规定:“新安装的乘客电梯,电梯生产单位应当安装具备运行参数采集、信息网络传输、自动报警、实时通话等功能的智慧电梯系统,按照规定配备统一接口,并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放”,“鼓励在用电梯安装智慧电梯系统。”同时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电梯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可以使用智慧电梯系统对电梯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测,但是应当防止泄露乘客的个人信息。三是确保通信信号覆盖,规定新安装的乘客电梯在交付使用前,建设单位理应当完成电梯轿厢和井道通信信号覆盖。
为运用保险机制创新电梯安全管理模式,拱墅区等部分区域探索推行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主要做法是由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和保险机构进行约定,由电梯使用单位支付保险费,保险机构承担日常维护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的具体管理和相关费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在保险机构监督下实施维护保养。从试点情况看,这种模式保障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社会效果好,《条例》对此予以倡导。
杭州市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了96333电梯应急处置指挥平台,推进全市电梯应急救援统一指挥,统筹应急救援力量调配,显现出良好的社会效应。《条例》对此予以确认、巩固和提升,规定:“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全市统一的电梯应急处置指挥平台,组织协调电梯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理应当服从应急处置指挥平台的调度。”同时,“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接受调度指令,对非本单位维护保养的电梯进行救援的,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贴。”这样既明确了维护保养单位服从调度的义务,也明确了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给予适当补贴的责任。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卢建祥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继续加大《条例》的贯彻实施力度,推进电梯管理制度建设,构建“集成创新、多元治理、数字赋能、可感评价”的电梯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并依照《条例》要求,加强电梯安全监督执法,加大违反《条例》行为的查处力度。另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目前也正在研究制定《条例》的实施建议等与相关规范性文件,完善配套制度,推进《条例》贯彻落实。(供稿: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