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高效开挖泻流槽,应急智巡无人机快速巡查堤坝险情,动力舟桥搭建起下水平台……日前,在“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中,各类安全应急装备大显身手,在应急救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安全应急产业是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宏表示,安全应急产业的业态大致包括装备、技术和服务,随市场的发展逐渐完善。
当前,安全应急产业业态是否完备?能为应急救援、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带来哪些帮助?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记者做了采访。
6月底,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遭遇短时强降雨引发芦花镇山洪泥石流淤积体冲入城区,导致道路受阻严重。徐工集团紧急调派1台联合疏通车和3台清淤机器人,火速救援全力保障防汛救灾工作。
“此次参与救援的清淤机器人身材小巧灵活,能穿梭在狭窄拥挤的空间,工作人员无需涉险,仅需远程遥控机器人进行作业。”徐工机械营销副总经理朱旭峰说。
这是安全应急装备被大范围的应用于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和灾难事故防范应对的一个缩影。以远程遥控机器人为例,在应急救援中,其履带式底盘无论是爬坡还是越障都能完成,凭借机动灵活、应用场景范围广、维护保养简单等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救援中的人员受伤或死亡,成为许多应急救援队伍的补充力量。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无人化、智能化、协同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具有综合解决能力、快速响应的智能化应急装备在实战中逐渐崭露头角。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各类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一些工程抢险机械装备、应急通信装备等在救援现场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徐工集团调派“钢铁螳螂”步履式挖掘机等重型救援装备协同作业,配合打通救援通道。“这几台高速推土机、高速装载机的速度能达到90公里每小时,高速挖掘装载机能够达到120公里每小时。”朱旭峰表示,在近年来的抢险救援中,我国重型、大型安全应急装备的专业化程度日渐提高,新型装备不断涌现。
当前,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领域,慢慢的变成为一支“奇兵”。记者在江苏数字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一款多功能消防无人机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在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中能够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款无人机可以携带30公斤重的装备飞行半小时,能携带破窗粉末灭火弹套组,还可以携带干粉灭火剂或高压水枪,能辅助破窗,也能高楼灭火,还能实时喊话。”该企业负责人李剑伟介绍。
在非现场执法方面,利用无人机巡查取证后,执法人能立即前去查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今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执法大队接到某处院内非法储存柴油的线索后,通过无人机查处了一起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由于现场大门锁闭,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进行全方位巡查,发现该院内正有人给工程车辆加油,车辆旁边设置有加油装置。执法人员立即开展调查取证,责令该员工立马停止加油作业,并对该公司做立案调查。
与此同时,无人机还成为灾区通信的“桥梁”。日前,受暴雨影响,安徽省黄山市多地一度断路断网断电,形势危急。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调派无人机执行灾情巡察、物资运投和通信中继等任务,在重灾区上空稳定建立公网通信。6月21日8时30分,无人机通信平台飞抵古祝村为受灾群众提供空中通信通道,满足了受灾群众应急通信需求。
2023年7月到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多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广、人员受伤或死亡多、灾害损失重,一些地区高速主干道堵塞,陷入停水停电、通信隔绝的困境。在河北省涿鹿县大河南镇,同样由无人直升机挂载控维通信4G电信基站,为当地迅速恢复通信网络,打破“信息孤岛”。
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什么最关键?业内的人表示,技术和研发慢慢的变成了安全应急产业的生命线。
近年来,为快速推进应急管理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持续组织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2021年9月,应急指挥通信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室成为应急管理部首批筹建的13个重点实验室之一,2023年1月正式被纳入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运行序列。
重点领域:地震和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冰雪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城市特殊场景火灾、危化品安全事故、矿山(隧道)安全事故、紧急生命救护、家庭应急。
重点任务:开展重点装备研发攻关、打造研发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发布家庭应急产品规范企业(推荐)目录、推进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加强宣传推广、完善重点装备产业链、加强企业培优、推动企业集群化发展、完善产业标准体系。
该实验室副主任袁蓉介绍,面对应急指挥通信中存在的痛点问题,该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应急救援实战的应急指挥通信体系架构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设备和平台研发,以实战应用为牵引,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实验室研究方向。
如今,该实验室将数字化战场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实战,在战术互联网网管、融合通信、指挥调度、通信仿真等各类系统中,实现了大尺度救援现场网络管理、现场多种信息采集汇总和多队伍多体制融合调度,全方面展现了数字化战场指挥能力。
近年来,防范应对汛期安全风险成为各地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洪涝灾害防范应对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大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大攻关力度,形成一批技术先进、质量优良、满足需求的洪涝灾害防范应对装备。
在“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中,中国安能救援处置分队(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队伍)使用水上应急抢险综合平台,确保龙口流速得到一定效果控制。
中国安能集团应急技术研究院博士庞林祥表示,这款水上应急抢险综合平台由中国安能集团牵头与中船应急联合研制,面向防汛实战需求,突出应急和抢险特性,实现从材料到工艺,从技术到装备,从试验到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创新。
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围绕固本强基,深化实施“智慧应急”战略,着力夯实科技和信息化基础,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业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变革,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在晋铁科技集团安全体验馆,记者看到一名来访人员正在通过VR体验路桥施工现场的具体场景,建筑结构、内部外部空间和施工流程一目了然。
“借助智慧工地系统,能够从访客登记、入岗培训,到人员定位、设备和场景监测等方面实现工地全覆盖式管理。”该企业总经理杨宸介绍,还可以针对桥梁、地铁、房屋建设等场景,为客户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加强安全管理。
作为浙江省杭州市首个完成电气焊设备数字化改造的区(县),上城区推进全区电气焊设备数字化改造联网,通过在焊机上加装专属二维码、集成智能物联网芯片,实现电气焊作业人员“扫码应用”,经授权的持证电气焊工扫码后方可开启设备进行作业,作业审批实现自动上传,操作全过程记录。
在矿井“一通三防”方面,徐州吉安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历时3年、投入科研人员20名,开发了矿井“一通三防”灾害智能预警及决策辅助系统,包括智能火灾监控与预警系统、智能通风系统和智能降尘系统。其中,智能火灾监控与预警系统由内因火灾监控系统和外因火灾监控系统组成,能对气体、温度、烟雾、压差等不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上传储存、火情研判预警。
“智能化、信息化慢慢的变成了安全应急产业的重要一环。”该企业董事长任万兴说。
水带作为运送高压水或泡沫等阻燃液体的装备,在消防救援等领域被大范围的应用,我国的水带已经远销美国、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记者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看到,测试工程师闫中清实时监测爆破机上传的压力数据,对一款即将销往俄罗斯的消防水带进行测试。
“根据客户所在地的标准,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在1.6兆帕以上属于合格。为了走在标准前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口碑,我们按照4.8兆帕的标准做研发设计,在经过多次配方改良及工艺调整后,最终成功开发出这款产品。”该企业董事长黄裕中表示,当前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快速突破,安全应急产业要走向世界、打出品牌,必须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
作为消防救援中保障消防员生命安全不可或缺的装备,从“绿巨人”到“火焰蓝”,消防服经历了数次迭代。记者在位于江苏泰州的泰州开广特种纺纤有限公司看到,相比本世纪初期原公安消防的“绿巨人”消防服,新型消防服的阻燃性、隔热性和防水性都有了质的飞跃。
在该企业总经理李永顺的引导下,记者拿起一件新式消防服,开始测试其耐火性。在持续炙烤半分钟后,服装未出现燃烧或变形,触感温热,并未灼伤手部。“除了防火层,还要有隔热层、防水层、保温层,需要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李永顺表示,要实现性能提升的同时保证售价不变,必须在研发上下功夫。
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除了“卖产品”外,“卖服务”也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成熟的市场模式。
长期以来,矿山立井提升钢丝绳更换一直是困扰生产、影响安全的难题,传统的施工方式以人工换绳为主,往往需要四十多人,耗费两三天时间,不仅耗时费力,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记者来到徐州市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时,该企业换绳服务队正在开展军事化训练。
该企业研发经理李杰介绍,经过长期研发和创新,该企业研发了世界首台双无极链超静定夹持直线输送技术的智能换绳车,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千米深井只需12人作业,8小时左右更换完成,相比人工换绳效率大幅提高。
在立井提升换绳领域,该企业不以销售提升钢丝绳换绳车为主要盈利模式,主要提供换绳服务。该企业组建了6支每队12人的换绳服务队伍,已为2000多个矿井提供相关服务,实现了换绳安全、高效,为矿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记者在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五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款非开挖管道更新机器人正在接受调试。近年来,非开挖管道更新服务被应用到济南、郑州等地,并出口到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在燃气、供水热力等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避免传统的开挖式更新带来的堵车、积尘、产生噪音等一系列问题,非开挖管道更新机器人能够在不挖沟、路面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堵车、尘土等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施工周期明显缩短。”该企业行政部主管滕燕飞说。
在安全培训领域,特种作业实操考试设备逐渐更新升级,搭建特种作业考试培训系统成为一项重要服务。
在徐州市广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怎么样做焊接与热切割特种作业实操培训。工作人员穿戴好护具,检查作业环境后开始模拟考试,每完成一项实操,系统就开始实时打分,4台摄像头进行全程监控。
“我们主要是做软件研发及物联网实操考核设备研发生产,提供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系统、实物训练及考试的完整解决方案等。”该企业常务副总经理拾少龙介绍,除了一次性买产品,安全应急产品离不开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跟踪服务保障,后续要为用户更好的提供长期服务。
在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创建单位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该产业蒸蒸日上的趋势,地方和企业对这个万亿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也有企业表示担忧——在进一步推开市场化的大门、撬动社会和家庭需求方面,目前任旧存在一定短板。
记者在一家消防用品企业采访时了解到,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经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该企业市场主要面向政府端,依赖订单式营销,甚至尚未开通电商服务,个人用户买产品时只能电话订购或现场采购。
一些企业负责这个的人说,并非不想摆脱订单式发展模式,而是必须紧紧围绕政府购买才能生存。还有一些企业负责这个的人说,其产品细分的市场占有率只有几十亿元,若无法抱紧“大树”,位置可能很快就被别的企业占据。所谓的“大树”,既指政府,也包括大型企业。
记者注意到,这一些企业的产品或较为专业,或使用场景相对固定,或用途与日常生活关联度不高,因此在社会和家庭领域并不具备较高的可开拓性。此外,由于低端市场产品技术门槛较低,市场结构较为复杂,消费者购买到的产品往往良莠不齐,长此以往将难以赢得好口碑、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此外,对于家庭而言,更是缺少获取家庭安全知识和应急产品使用方法的培训渠道,产品售后服务相关业务也不完善。
一名政府部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目前,我们‘to C’(面向消费端)的市场占比不到10%。”他认为,当前,安全应急产业消费端市场并未释放,这既是短板,也是机遇。
当前,人民群众对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需求日渐增加,许多人并非不愿意购买安全应急相关这类的产品,而是不知渠道、种类,不了解应该买哪些。以近期出现的“灭火宝”“灭火球”“灭火花瓶”等网红灭火器为例,虽然其灭火效果不佳,但凭借造型好看、节省面积、使用方法简单等卖点,吸引了许多人购买。
对此,怎么来实现撬动社会和家庭市场,促进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市场一起发展?记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明确标准建立体系,走好装备路。在政府层面,要整合、规范消费端市场,明确准入门槛或标准,加快制定完善适合当地情况的指导意见。可以借鉴欧美地区相关经验,以试点方式逐步推行安全监测设备的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循序渐进完善安全应急产品体系。例如,能结合智能家居体系,在装修设计时就将灭火器、烟雾报警器、喷淋装置等接入家庭智能化系统,让安全应急产品像家具、电器一样融入家庭。
培养人才加强研发,走好技术路。随着安全应急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各地面临着人才缺口,长此以往,研发技术、产品设计等将受到严重制约。对此,政府要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和研发技术层面政策支持力度,在土地使用、财政资金、研发奖励等方面为高校和公司可以提供更多支持。同时,政府、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通过“产学研用”模式逐步搭建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平台,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实现人才教育培训与研发技术双向发力。
掌握需求创新形式,走好服务路。企业要加强市场调查与研究,掌握社会和家庭的安全需求,结合消费者需求研发实用、美观、性能好价格低的产品。同时,要创新宣传形式,丰富传播方式,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宣传,让我们消费者了解产品类型、作用和购买渠道,确保消费者的安全需求得到满足。